不屑置辩的意思及成语解释(拒谏而行,乱我军心!——成语解释与不屑置辩)
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源远流长,传承至今。《说文解字》中曾说:“古者谓语以言,言以事,事以成语。”成语是经过长期实践、反复检验的精华,是人们生活的体验,反映了人们对生活、自然、社会的认识和总结。因此,成语不仅是汉语词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更是文化、人民生活的载体和见证。
成语解释
成语“拒谏而行,乱我军心”出自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,形容听不进忠言逆耳之言,执意行自己所想,造成严重后果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,注重文学性的表现手法,通过人物的言谈细节、行为习惯、性格特点等等进行铺陈,营造出浓重的个性氛围。其中,关羽赴会放军帐,被曹操留下安排宴席,临行前给几名将领留下遗命,包括关平、周仓、关兴等。可是,这些将领虽然不愿见关羽离开,却因为关羽有这样一句话,而难以劝服关羽。这句话就是:“先派关平、周仓、关兴领五千兵马,先行一步,我全军即刻提兵随后即至。切勿乱了我军心,拒谏而行。”结果,这句话引发的后果,最终成为他丧失成都、被曹操斩首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不屑置辩
成语“拒谏而行,乱我军心”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?它给我们指明了一种行为,是不屑置辩的,听不进劝告的。也就是说,一个人只要执意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,不顾别人对自己的忠告和建议,那么就会“乱军心”,造成严重后果。因此,我们应该珍惜所得的忠告和建议,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,不要拒绝别人进行的善意规劝。
诚如道家思想中的“无为而治”,并不是说“无所事事”,而是说在处理问题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,找出最合乎实际的解决方案。同时,还应该注意拓宽自己的视野,不以狭隘的见解、固执的态度束缚自己,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,谦虚接受各方面的意见,充分借助集思广益的力量,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。
结束语
成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,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、文化资源。成语的来源和演变,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,也是人们思考和表达方式的一种体现。对待成语,我们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和意义上,更应该探究它背后的文化内涵,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成语知识,让人们深入了解和掌握成语的应用和价值,让时空不断传承着中华文化珍贵的精华。
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,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。若本站收录的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且有疑问请给我们来信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 http://www.zivvi.com/shequ/10236.html 不屑置辩的意思及成语解释(拒谏而行,乱我军心!——成语解释与不屑置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