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出如山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那里(令出如谪:探究古代文化中的“令”)

作者:双枪2023-09-03 10:11:16

令出如谪:探究古代文化中的“令”

令出如山之源起

“令出如山”最早出现在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名声惡专,至于象罔;君子道长,莫之能隐。

对照《周易》系辞的原句:“名不经传,言不信行,为人君子,方正正大经纬,浩然之气,天地之化,先民所以重之,至人所以守之。令出如山,止于至善。言必信,行必果,硕果仅存,而已矣。”我们可以看出,原句中的“令”指的是“圣人之令”,也就是“至善之令”,与如今“令”由官方机关颁发的规定有所不同。

令出如山的涵义

“令出如山”一般被认为是官方机关颁布的规定、命令非常严格、没有任何变通的意思。这里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英文中的“law”和“decree”。前者是指法律,通常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变通性;而后者则是指政府机关颁发的命令,实行起来更依赖于权威和强制力。

在古代中国,官方颁布的命令常常是要在特定的场合下奏效,因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被花费在了营造氛围、宣扬政策上面。比如在先秦时期,为了让百姓听从君王的命令,渐渐出现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典故和故事,比如《民间故事·许由赤松子》、《逐鹿记》、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等等。

令出如山的现实意义

时代在变,文化也在进化。在现代中国,官方机关颁发的规定和命令不再像古代那样需要营造氛围,而是更依赖于严密的条款和法规,以及严格的执法人员。尽管如此,我们仍然可以看到“令出如山”在现代中国的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。例如,行业标准、国家标准、通行规定都属于“令”,是不可逾越的“红线”。

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“法律法规”的变通方式,也被视为“令出如山”的具体体现。例如政策、通告、指导意见等,它们虽然不是“法律法规”,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着不可逾越的地位,有时带有某种“硬规定”的性质。

总之,“令出如山”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和符号,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典章制度和文化氛围,更是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,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。

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,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。若本站收录的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且有疑问请给我们来信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 http://www.zivvi.com/shequ/10778.html 令出如山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那里(令出如谪:探究古代文化中的“令”)